葬儀社街在哪裡??(急)




立即點擊


請問葬儀社街在哪??各位大大拜託ㄌ!!是在民權東路三段!!我找ㄌ很多地方都找不到順便告知原因與由來拜託ㄌ!!!!!!





歷史 因人口迅速增多、台灣人漸漸接受火葬等因素,在需求大增下,台北市政府特於1965年在瑠公圳末梢沼澤公用地成立「台北市立殯儀館」(即今民權東路,台北市第一殯儀館現址)。而相傳之所以設置殯儀館於此,是因為屬於陽廟的行天宮先行比鄰設置。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7/031201.jpg/300px-031201.jpg 台北市第一殯儀館位於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與建國北路交叉口,為臺北市殯葬管理處管轄,今該管理處與第二殯儀館合署辦公。第一殯儀館始設於1965年,本是設於郊外的喪葬行政機構,經多年後,該館附近已成為台北鬧區之一,因此常有遷移呼聲。 殯儀館並非墓園,而是專門協助喪家處理喪禮祭拜及提供停棺冷藏遺體等喪葬事宜的處所。 設施方面,第一殯儀館設有 甲、乙、丙、丁等四等級禮堂共九間 冷藏室一間(內含冷藏庫144屜,停屍床22張) 防腐作業室一間(遺體化妝) 停棺室二間 貢飯(腳尾飯)設施 (以上資料摘自第一殯儀館 (wikipedia) ) 由於殯儀館的服務項目是一般人們最不願意面對之 "死亡", 加上台灣習俗多半在辦喪事時鎖鈉齊鳴, 喪樂震耳, 因此早期這個偏遠地帶並非適合人居住的理想家園或百業商家的發展據點, 當時無太多人想要進駐, 會在該地開業的多為提供喪家相關服務及產品的葬儀社業者在現今民權東路一帶營業, 綿延長度大約為現在建國北路與松江路之間的民權東路全部都是,因此形成 "帶狀產業" 也就是葬儀街. 廿年前來因南京東路的貿易業鼎盛, 而隔鄰的民生東路又被規劃為金融產業(銀行總部, 外商銀行) 的發展地, 與當時常辦商展的松山機場和位在民生敦化路口台塑大樓的外貿協會連成一個區塊的中小企業貿易區, 許多較小型的貿易商因此集中在與離該區不遠的民權東路, 而使此地房地產發展有了長足的改變, 因此民權東路變成住商混合的都會風貎.... 房價上漲造成小型葬儀業者不勝負荷而遷入行天宮週邊巷內, 靠業務人員帶領做生意, (您講的葬儀街也有可能指的是那一區). 現在的民權東路葬儀街盛況大不如前, 僅有幾家大型業者以 "做廣告" 的立場在該地設據點, 若想了解較早期的葬儀街的狀況可以到行天宮週邊, 或辛亥路第二殯儀館附近看一看, 仍然是三步一家, 五步一店的. 台北市第一殯儀館現今周圍高樓林立,因此常有遷移呼聲,此建議尤其受殯儀館附近商家與居民歡迎;若有一天遷移成功,相信民權東路葬儀街的稱號也將隨之走入歷史。








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24000016KK07490

88E0693A3CBA8205
arrow
arrow

    兩科全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